进入新世纪,手机逐渐取代电脑,电脑的独特性式微。在这个随时随地可以接入高速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还要拥有一台自己的物理电脑吗?
什么是云电脑云电脑,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的个人电脑“搬到云端”。
原先你的应用程序、文件、操作系统,都运行和存放在本地电脑上。而用云电脑,所有运算和存储都在远程的云服务器上完成,你的设备只是一个“显示器”和“遥控器”——它负责把画面显示出来,把你的操作(鼠标、键盘、触摸)传给云端。
云电脑"新"在哪里?我们将云电脑与传统实体电脑做比较,找到其优点。
便携,适用范围广,数据随身走云电脑的客户端的最简单形式仅是一个APP或网页,无需购置额外硬件。
你既可以在手机,平板甚至实体电脑上使用云电脑;又可以使用专用的硬件终端登陆使用云电脑,如机顶盒,专用的笔记本(只提供一个最基础的计算能力供云电脑的客户端软件使用)。
也就是说,只要能上网,在哪里都能调用你的个人云电脑,文件、设置都在云端。
相比之下,实体电脑的便携性不堪一击。
台式机可被视为不具备便携性,其在设计之初就没有类似"随身携带"的便携性考虑。即便是笔记本,其可怜的续航时长与脆弱的机身几乎不堪重用。请思考一下:随身携带笔记本的背包(笔记本,鼠标,充电器)重量多大?多少笔记本电脑的续航能够超过八个小时?不携带笨重的充电器在外使用时会不会担心电量耗尽?
笔者多次经历在外使用电脑电量耗尽、工程未保存的情况,半天的工作前功尽弃。目前市面上有些主打轻薄和长续航的笔记本,如macbook或联想yoga系列产品。他们可以使用type-c接口充电,续航时间也长。但其高昂的售价并不适合大多数消费群体。机身通常不带保护壳,如磕碰造成的物理损伤会随时间推移逐渐显现。
按需付费,无需高配硬件,云计算硬件周期性更新举一个狂妄的理论——"如果你买了一台电脑,你一年中使用它的时间占比多少?"单纯从时间上看,绝大多数人的电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仅分析处理器的话,这意味着个人电脑的可利用计算资源在大多数时间是闲置的。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
现代云计算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云电脑的使用模式是按需付费,用户只需为自己实际使用的计算资源支付相应费用,这与传统的一次性高昂设备购买成本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用户的经济负担,还使得计算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和灵活。
从使用技术上看,用户自己的设备(手机或平板等)上使用云电脑客户端的性能开销与观看直播相差不大。这一特点降低了用户设备的硬件要求,使得人们可以用相对低配置的设备获得高性能的计算体验。
更重要的,云服务提供商会周期性地更新其计算硬件。这意味着用户始终可以使用到最新的技术和性能,避免了传统硬件老化带来的性能下降问题。此外,按需付费模式还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计算资源,从而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硬件故障率低机械活动结构的故障概率远比手机、平板这种不可变结构的故障率高。笔记本电脑的类似结构有:笔记本屏幕开合的转轴,风扇,键盘。这三者是笔记本交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器件,很可惜,故障率不小。更不必提电脑在灰尘多的场所长时间使用所产生的积灰发热问题,需要定期清灰。
笔者曾经不小心将奶茶洒到MacBook键盘上,十分担心电脑主板出现问题。真是心脏骤停的经历。从此,MacBook的键盘上的"{}\"键不可用了,向Apple询问后官方维修需要更换主板(8000¥),遂放弃。奶茶也远离了笔者的生活。
以上问题在平板、手机的使用场景中不复存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与主机(平板、手机)本身解耦,而手机、平板都有一定程度的防水设计。键盘坏掉再更换一台即可。
注:现在笔者制作这篇文章的工具即为Ipad+飞书云文档+保护壳+小米蓝牙键盘。笔者习惯将Pad放在桌面,键盘放在腿上打字。官方的妙控键盘与Ipad设计为一体,重,键程短,不能脱离使用,并不能满足笔者的习惯。小米蓝牙键盘轻,键程足够,打字不会太嘈杂,可以胜任写作要求。另,笔者还查到华为的部分Pad可选配分体式星闪键盘兼保护套。其他品牌也有第三方的类似保护套。只不过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加上如此保护套后打字体验不会很好,反而会加重Pad重量。同时,蓝牙键盘更实惠。
文件安全性保障云计算厂商会使用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日志记录与监控,定期安全审计和漏洞评估,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以及物理安全措施。
相比于个人电脑的文件存储,可能进水或一定高度坠落就丢失文件。云电脑的文件安全性在数据保护上有保证。
软件易排障“重启可以解决 90% 的电脑问题,重装系统可以解决 99% 的电脑问题,再买一台可以轻松解决 100% 的问题”。
云电脑无需自己下载安装或维护系统。它的操作系统重装工作被简化为一个“重装系统”选项。不需找售后,不需花钱,耐心等待5-10分钟即可。我们甚至可以畅想会出现官方以及非官方的云电脑有偿协助服务,同样足不出户。
兼容性极强目前主流的云电脑可分为Windows版本与Linux版本。可以运行各种Windows软件。大型游戏、专业设计、编程开发、办公应用皆可胜任。
云电脑适合谁?高校学生目前的高校学生的大部分计算机课程只要求基本的计算能力,云电脑完全可以胜任。另外,云电脑提供完整Windows系统体验,用户可以使用完整版的大型软件,如WPS、剪影、PS、PR、AE等。
对于文科专业学生,本身没有什么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同时不太了解电脑系统疑难杂症的处理方式,云电脑可以是其不二之选。一台平板加蓝牙鼠标键盘就可以满足需求。
笔者按照2025年4月19日阿里云无影云电脑的无折扣售价计算,最低挡云电脑每天使用约4小时,一年成本在160左右。本科四年云电脑约花费640元,远低于正常笔记本电脑的售价。
轻度游戏玩家云电脑的“云游戏专区”,或者部分专精于游戏的云电脑提供商的价格普遍比网吧的价格低,适合轻度游戏玩家使用。对于重度游戏玩家和FPS玩家,依2025年4月调查,仍建议自购电脑。
学校&企业&政府单位依旧是运行时间的计算题。不过大型组织也会关注电费和维护费用。云电脑提供电脑集中管理的工具,也可以实现关机恢复出厂的操作。所有电脑控制软件能做到的事情,云电脑都能做得更好。
这些组织甚至可以要求云服务厂商部署私有方案,让数据存储在自建机房中、内网专用、使用专有加密协议等措施来保障隐私。
厂家也推出了相应的硬件终端。简单来说,它就是一台接受和发送直播信号的机顶盒。电视盒子形态的云电脑硬件终端就是为了让用户已有的硬件得到有效利用,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将他们插入硬件终端就可以作为一台正常电脑使用。目前硬件终端有电视盒子和笔记本两个形态。他们因为本地不承担计算工作,平均功耗在5-10w,十分省电。
家庭共享大部分人的生活中,仅在工作时间使用电脑,生活中使用电脑的次数屈指可数。若突然有使用电脑的需求,云电脑即可以补充这方面的空白。
云电脑有什么缺点?延迟高网络延迟十分扰人,操作电脑时,会有一种"这电脑很卡"的错觉。云电脑的操作-反馈路线:1.本地操作(如按键盘)2.操作命令通过网络传输 3.云电脑接收并渲染画面 4.云电脑将画面从服务器传到用户客户端 5.用户客户端接受图像信息。
虽然云厂商使用了各种技术来降低延迟。但云电脑的数据流终归要通过网络传输时需要经过层层网络基础设施处理并转发才能抵达正确的设备。两设备的物理距离越长,延迟越高。
云电脑的体验效果依使用时网络优秀程度而定。笔者测试,优秀的网络环境可以使云电脑的延迟控制在10ms以内。而最高的延迟可以达到75ms,此时滑动屏幕都会是一件难事。
要降低延迟,需要云电脑的边缘计算节点的建设,这些边缘计算节点有效缩短用户与服务器的距离,提供优秀的延迟体验。目前国内边缘计算节点的建设如火如荼,有如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也有阿里云华为之列云服务提供商参与建设。
目前,笔者在河北省使用云电脑编写程序、文字处理、做PPT等完全可用。笔者也接触到使用云游戏服务的玩家,据他描述,使用云电脑游玩"黑神话·悟空"等大型游戏也在可接受范围内。至于FPS玩家,一个延迟的波动就可能丧失获胜的机会,不要拿云电脑打FPS。
云电脑的网络带宽低以阿里云的无影云电脑举例,无影云电脑个人版最高下载速度为40mbps,下载大型文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其他云电脑厂商也都有相似的做法。看来他们也找不到重复数据存储和高下载带宽占用的优秀解决办法。
缺少部分硬件支持囿于用户操作系统的限制,目前云电脑的最佳使用平台是Windows和硬件终端。iOS、Android、鸿蒙、MacOS、Linux的USB映射支持都有相应的缺失。也就是说,可能会出现客户端主机插入U盘但是云电脑没有能力读取的问题,尤其是手机平板平台。这是一个纯粹技术上面的问题,但解决起来需要很长时间的磋商以及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交流与妥协。
未来的云电脑&面向用户的云计算云游戏&图像实时统一渲染平台Google Stadia 是谷歌公司于2019年推出的一项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游戏服务。它的目标是让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游戏主机或高性能电脑,只要拥有网络连接和显示设备(比如电脑、平板、手机,甚至电视),便可以即点即玩大型3A游戏大作。用户只需要普通终端+手柄/鼠标键盘+高速网络即可畅玩高质量游戏。虽然Stadia起步时备受关注,被誉为“游戏模式变革者”。但它生不逢时,由于生态建设缓慢、内容吸引力不足、网络体验受限等问题,用户增长较慢。2023年1月,谷歌正式宣布Stadia服务终止,并开始退款。
依托于云电脑,尤其是Windows系统的云电脑,厂商的一套代码可以至霸全平台。云游戏产业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有能力的游戏厂商可以自己搭建云游戏平台(如腾讯米哈游等)对云服务器做特定优化。对于尚无云电脑技术能力的厂商,Windows云电脑甚至Linux云电脑会成为考虑对象。
随着行业发展,出现统一的设计规范是必然的。作者提出一个概念:图像统一实时渲染平台。
通过图像统一实时渲染平台,可以让多个应用或系统共享同一份资源,从而减少重复保存、重复加载和维护的浪费问题,虽然此方法无法覆盖所有极端特殊场景,但可解决部分资源重复利用难题。
比如多人游戏一局中有多名玩家选了相同英雄,通过统一渲染平台,同样的模型和贴图只会被加载一次,所有玩家共享,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加载和浪费。这个应用在虚拟现实领域的潜力不小,考虑延迟问题,未来将呈现融合趋势。
由点及面,因游戏产业是最好的试金石,云的计算优势会逐渐深化惠及其他行业。
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建设高速网络设施,5G-A有效增强我们的信心。甚至笔者认为,云电脑是只有5G时代才能出现的产物。网络去NAT化与IPv6的推广也会为极大基数的云电脑潜在使用者准备条件。
计算中心会进一步下沉至下一级行政区,作为边缘计算节点的一员。用户可以直接连接到市属一级的云电脑硬件,从物理距离上减少延迟。
畅想:统一算力平台部分部署在城市中的计算中心也会承担城市物联网的计算任务。短期内来看,城市交通、人工智能、大数据、科研分析等高算力任务可以全国统一调度,优化算力资源的利用结构。长期来看,手机、个人电脑等设备的算力仍不足够支撑起诸如VR、AR甚至AI等大算力需求的应用,个人设备与云端设备的算力结合是必行之路。目前各大手机厂商已经做出行动,其大语言模型即运行在厂商各自的服务器中。
笔者推测这个过程会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分阶段进行,目前流行的方式是"软件即服务(SaaS)"形式,随着硬件厂商和系统厂商推出相应能力和接口,相信手机与云端的融合趋势会逐渐加大。
应注意的是,家庭服务器(HomeServer)或网络附属存储服务器(NAS)也会承担部分工作,尤其是存储和处理个人敏感信息的工作。有足够能力和意愿的家庭甚至可以搭建家庭私有云电脑服务。但这部分会涉及一些合规性问题,各家厂商对于信息处理的需求也会成为掣肘的因素。目前来看,打通不同产品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壁垒是难点。另,商业的驱动力为利益,笔者作为普通个人并无可观影响力,本文不对具体情况做分析。
云电脑是旧时代的"强兼容"没有人会想象一个没有Windows的世界,连微软也没有想过。但我们会思考“更好的操作系统”、“更好的软件生态”长什么样。
无数报道已经证明Windows系统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软件使用环境。软件自启动、流氓弹窗、垃圾软件、捆绑软件等等问题都有微软为了Windows兼容性妥协的影子。
时代总是在发展的,我们无法保证所有的旧软件都能够完美的运行在现代系统上。若之前接触新电脑新架构新系统有迟疑自己的软件使用不了,现在云电脑提供所有支持,用户可以放心拥抱新环境而不会因为环境不兼容被掣肘。无论如何,原生软件的体验总归要比"直播"的云电脑好。现在,用户主动拥抱非Windows系统,新的设计理念可以在新的土壤中开花发芽。用户可以体验到更好的性能,更长的续航,更佳的便携度,甚至更低的价格。何乐而不为?
落幕2018年锤子科技发布了TNT,手机连接屏幕和其他外设即可变为一台电脑,还有其他一些创新功能。但它的结局如Google Stadia 一样,少量的用户使用和困难的系统适配使TNT胎死腹中。云电脑是最接近这个解的方式。
电脑是否可以仅被看作是一块屏幕?手机是否可以代替绝大部分办公电脑主机?你我心中都有答案。